伯乐艺术与中国
伯乐艺术(HarrisonParrott,此前多译为哈里森·帕洛特)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至1979年。自此开始,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,伯乐艺术为中国观众源源不断地带来世界顶级的乐团和艺术家。我们与这里为数众多的主办机构、艺术家和观众历经多年建立起的深厚关系,是基于相互信任、专业实力以及将最好的音乐和艺术带给中国观众的殷切希望。
1979年,伯乐艺术创始人贾斯珀·帕洛特(Jasper Parrott)与公司旗下第一位艺术家、钢琴大师兼指挥家弗拉基米尔·阿什肯纳齐(Vladimir Ashkenazy)一道,随英国广播公司访华,并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厅进行了演出。这段历史也被著名电视制作人兼导演伊恩·恩格尔曼(Ian Engelmann)跟拍并制作成纪录片《毛泽东之后的音乐——阿什肯纳齐在中国》(1980年出品)。
关于这趟旅程,贾斯珀·帕洛特回忆道:“上海行程结束后,我又只身前往北京,为的是与一位文化部代表见面,我亦因此得以第一次踏上长城、故宫和天坛。这趟中国之行所留下来的许多画面,至今仍历历在目。”
自此,伯乐艺术音乐家们的身影在中国的舞台上日渐活跃。比如弗拉基米尔·阿什肯纳齐,曾于1995年10月再度访华,在北京音乐厅等地为中国观众带来钢琴独奏音乐会。1990年代中后期,中国演出市场进一步开放,而深耕亚洲多年的伯乐艺术,经过两年的细致策划和与中方的紧密协调,终于首次实现大型交响乐团中国巡演:1998年5月,伯乐艺术携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在时任音乐总监克里斯托夫·冯·多纳伊(Christoph von Dohnanyi)的带领下完成历史上的首次访华,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、北京世纪剧院以及上海卢湾体育中心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三场音乐会。在人民大会堂的高规格演出,体现了中国主办方向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展现的最高礼遇;而上海的音乐会在卢湾体育中心举行,则是因为彼时的上海尚无一座能承接大型交响乐团的专业音乐厅,而多年后的今天,我们早已见证上海蜕变成为多所顶尖场馆争鸣的国际表演艺术之都。
自此之后至今二十余年,伯乐艺术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坚实且长足的发展,为中国观众陆续带来众多国际顶尖艺术家和表演艺术团体,其中近几年的重要演出项目包括:2018年10月,英国爱乐乐团在埃萨-佩卡·萨洛宁(Esa-Pekka Salonen)执棒下,与克里斯蒂安·齐默尔曼(Krystian Zimerman)为中国多地观众献上《焦虑的年代》,以纪念伯恩斯坦诞辰百年;2018年6月,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在塔玛拉·罗约(Tamara Rojo)、阿琳娜·科诺卡鲁(Alina Cojocaru)带领下的全套明星阵容,在香港演出极具分量的当代杰作、阿库·汉姆(Akram Khan)编舞、叶锦添视觉设计版《吉赛尔》,一连五场,吸引两岸三地乃至更广泛地区的亚洲观众前往现场观看;2018年5月,享誉世界的国王歌手合唱团完成庆祝成团50周年亚洲特别巡演;2017年10月,帕沃·雅尔维(Paavo Järvi)指挥德意志不来梅室内爱乐乐团带来贝多芬交响曲全集;2014年5月波士顿交响乐团时隔35年后再度访华;2014年莎士比亚环球剧院首度亮相中国,并于随后连续三年来华巡演,先后带来《仲夏夜之梦》、《哈姆雷特》,以及为纪念莎翁逝世400周年画上圆满句点的《威尼斯商人》等三部经典之作……
我们很高兴地看见,在过去三十年间,中国的古典音乐和表演艺术市场生机勃勃、日臻成熟,涌现出一批眼光卓越且能力拔群的同行、真诚而热情的观众,以及越来越多具备国际水准的艺术家和作品。伯乐艺术有幸能够见证并亲身参与这个发展过程,在其中贡献自己的一份独特力量。我们深感荣幸的同时,更期待未来继续与你们比肩前行,以真挚的音乐触碰彼此的心灵,以不朽的艺术架起对话的桥梁。